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四百一十一章 155毫米榴弹炮

  关于军工局未来发展属于战略性质的问题,不容疏忽。

  李强伫立身旁,耐心等候。

  良久,老首长终于放下整份方案报告,眉宇舒展,一边思索,一边从上衣口袋摸出特别供应版本的人民牌香烟,从中取出一根,再摸出火柴盒。

  “……”香烟燃烧的声音传出。

  深深吸了一口,往外吐出白色烟雾,老首长只觉头脑清醒,思绪明了。

  右手夹着烟,老首长转头看向保持军姿的李强,提出自己的问题:“方案报告总体没有问题,详细指标需要深入讨论确定,你们军工局的意见是什么?”

  “会上大家持肯定态度。”李强回道。

  “这个指标能达到吗?会不会高了些。”

  “如果采用传统的平炉炼钢法,十年内我们也未必能够达到,但因为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实现这个目标非常轻松,当前三岔沟钢铁厂的设计钢铁年产量约为3.5万吨,只需新建一座5吨级氧吹转炉,即可达到年产8.7万吨的设计产量,两个炉子总和达到12.2万吨。”李强认真回答道。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生产力爆发性提升。

  以平炉为主的传统炼钢,要达到年产量10万吨规模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必须建立一个达到300吨规模的大型平炉方可实现,而与之配套的基础炼钢设施更是多到数不胜数,在中华大地建设一个年产量十万吨的钢铁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随着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诞生,一切改变了。

  无须超大容量的大型平炉,无须繁琐杂乱的炼钢步骤和基础炼钢设施,只需要一座5T级氧气顶吹转炉,便可达到8.7万吨的设计产量,加上原有的2T级氧吹转炉,总设计产量已经来到12万吨。

  五年内,实现这个指标,没有任何压力。

  “那么炼钢配套设施和人员方面跟得上吗?”老首长继续问道。

  “没问题,炼钢配套设施方面,机械制造业可以生产符合要求的配套设备,人员方面,目前按照四个班次进行二十四小时循环生产,每个班次一半老手一半新手,积累炼钢生产经验,以此培训工人的专业炼钢技能,实现内部自循环。”李强再次回答道。

  听到这个有理有据的答复,老首长点了点头,设计产量是设计产量,实际产量是实际产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见到老首长的神情,李强内心微微放松,幸好,来之前他做好了功课。

  “谈谈关于新增的155毫米榴弹炮项目,怎么会想到研发口径更大的榴弹炮?”老首长话锋一转,说起整个方案报告之中最具吸引力的关键,言语之中透出一丝好奇:“另外,为什么口径要定在155毫米,这个口径参数可不常见,我还是第一次见。”

  世界范围火炮口径通常采用英制标准,德意志莱茵公司口径定在150毫米,苏军火炮口径定在152毫米,这个155毫米口径可不常见。

  “老首长,155毫米榴弹炮事实上是法制标准,法制M1917式榴弹炮便采用155毫米口径,这种火炮的杀伤力和射程要优于150毫米和152毫米口径。”

  李强解释道:“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由于当时还没有参加大规模战争的经历,所以并没有装备大口径重型榴弹炮,不得已从法国采购施耐德1917式155毫米榴弹炮,这款火炮成为美军第一款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原来如此,是我孤陋寡闻了,搞火炮,法国人的确是最优秀的。”老首长听闻其中渊源,这才有所了解,不禁好奇问道:“那我们这款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和威力方面怎么样?”

  火炮领域可谓百花齐放,各国火炮皆有特点,但若要论谁对火炮发展的贡献最大,唯有法国。

  因为,法国是创造现代火炮的鼻祖,世界上第一款75毫米现代火炮,便是法国施奈德公司发明创造。

  李强面露尴尬之色:“这个……我们只是暂时定了一个名,还没有讨论具体的性能。”

  “那我代表总部提个要求,新式155毫米榴弹炮,射程和威力要超越日军装备的150毫米榴弹炮,重量尽可能轻,依旧采用单台红星拖拉机牵引,满足野战机动需求。”老首长面容严肃,代表总部提出性能要求。

  “是,我记下了。”李强认真点头,迅速记下关于新式155毫米榴弹炮的性能要求。

  以日军九六式榴弹炮为目标,各项性能均要有所超越,如此具备客观的武器性能优势。

  老首长没有多说,话音变化,谈起另外一件事情:“谈谈修建安塞兵工厂,理由、规划和目标。”

  “理由为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其次柳树沟太小,可利用土地面积仅能满足现阶段的军工生产需求,无法满足未来大规模武器装备生产制造的需求。”

  李强先是给出理由,顿了顿,继续说道:“安塞兵工厂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主要生产各类制式火炮,预计五年内完成,三期建设完毕,实现三七式迫击炮年产量5000门,三七式105毫米榴弹炮年产量达到1000门,40毫米防空炮年产量2000门,155毫米榴弹炮年产量达到100门的总目标。”

  “总目标定的太高,定在一半。”

  老首长听完李强所说的内容,抽了一口烟,仔细思考,认真道:“要做好安塞兵工厂的保卫工作,保卫科规模为一个营,以防空为主,兼顾轻重火力,归你指挥。”

  “是。”李强闻言心跳加速,深呼吸一口气,连忙点头。

  保卫科规模为一个营?

  这种情况他想都没想过。

  “对于军工局深化改革,你怎么看?”老首长再次问道。

  “我无条件支持深化改革,研发制造分开,成立对应的设计局和兵工厂,采取专业化运作,这是最为正规化的模式,苏联就是这么做的。”李强正声道。

  “不要用设计局的称呼,级别太高,暂时就叫研究所,这样方便日常管理,研究所应当直属于最高科学技术小组,如此提高研究效率,研究所所长必须有最高科学技术小组成员履历,能者上,庸者下。”

  老首长给出指示:“研究所人员生活待遇要高,一日三餐,每三天要有肉和牛奶供应,他们干的是脑力工作,要吃脑力饭。”

  “是,我记下了。”

  李强重重地点头。

  “关于粮食生产方面不用军工局负责,总部后勤会处理,你们的任务就是生产农用拖拉机和化肥,保障大规模开荒工作。”

  老首长说道:“我想说的暂时就这些,等会议批准通过方案实施,再给我谈谈轻武器选型的事情,你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长期以来,我们部队使用的轻重机枪五花八门,堪称万国货,子弹方面互不通用,后勤补给极为不便,机枪方面零件互不通用,战场维护和修缮非常困难,所以,我想趁此机会统一制式,将机枪型号和子弹形成体系化,进而减轻后勤压力。”

  李强面容严肃,阐述自己的想法:“光靠战场缴获是不行的,这样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其次,建立机枪体系有助于提高一线部队的火力,捷克式下放到班,马克沁下放到连,仿M2机枪下放到团,如此搭配,一线部队的机枪火力将会大大提升,配合60毫米迫击炮与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客观上形成对敌人的武器性能优势。”

  话音落下,保持沉默。

  老首长没有说话,缓缓吐出一口烟雾,陷入思考。

  李强考虑的东西没错,部队装备的轻重机枪全部依赖缴获,型号种类五花八门,子弹和零件互不通用,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部队开赴在外,对敌长期作战,全部依赖于战场缴获这是行不通的。

  唯有武器装备制式化和弹药统一,减轻后勤压力,后方根据地才好大规模生产武器弹药,全力供应前线部队。

  思考片刻,老首长点了点头,认可李强的想法,虽然武器性能先进程度并不能成为战争的决定因素,但却是重要影响因素。

  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客观上显著提升部队的综合战斗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毫无疑问,捷克式轻机+马克沁重机+仿M2重机的机枪火力体系,能够极大程度提高一线作战部队的火力,除了贵,没有任何毛病。

  “全新的捷克式和马克沁多久能够投产?”老首长随即问道。

  李强回应道:“不出意外的话,捷克式的30发弧形弹匣和75发弹鼓本月底就能完成,两款机枪最迟十一月底造出样枪,通过武器性能测试之后便可定型量产。”

  当前时间十月中旬,距离十一月底还有四十天,这个时间内要完成测绘仿制和样枪加工制造,已经算是最快速度。

  “好,样枪方面不着急,要搞好,弧形弹匣和弹鼓要抓紧制造一批出来,送上前线参加实战,看看前线部队反馈。”

  老首长闻言,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什么,接着话锋一转,立即询问道:“对了,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研发情况怎么样?根据前线反馈,我军主要伤亡情况均来自于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37式迫击炮由于射程较短,表现出无法压制这两款日式火炮的情况。”

  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日军大队级支援火力,最大射程2.7公里,战斗全重212公斤。

  四一式75毫米山炮,日军联队级支援火力,最大射程6.3公里,战斗全重540公斤。

  两款火炮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并且战斗重量轻,非常适合山区作战,在内长城防线和原平地区的屡次战斗之中,对一线部队战士造成较大伤亡,37式60毫米迫击炮由于射程仅有1.5公里,无法压制住对方。

  前线部队迫切需要可以压制两款日军火炮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设计图纸已经通过验收,进入原型炮制造阶段,最迟本月底原型炮就能出来。”李强知晓这款迫击炮的重要性,立即回答道。

  作为连级支援火力,60迫主要对手是日军的轻重机枪、掷弹筒,面对九二式步兵炮尚且可以抗衡,但对上日军四一式75毫米山炮,便心有余而力不足。

  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便是以团属支援火力身份出道,主要针对日军各类75毫米山野炮,口径超出45毫米,射程高达5公里级别,战斗全重更是来到令李强都无法想象的174公斤,发射15公斤重量的高爆弹,毁伤面积高达56×28平方米。

  口径、威力、机动性和射程达到均衡完美的状态,虽然5公里射程仍有不足,但在真实战场上并非不能磨平这点射程差距。

  因为,这款迫击炮实在是太轻了,比日军九二式步兵炮还要轻38公斤,比当前世界主流的120毫米迫击炮要轻一百多公斤,作为团属支援火力,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综合属性,简直完美契合八路军的轻装作战理念,极其适合山区作战。

  说真的,李强无法想象余华的脑袋到底什么构造,竟然能设计出如此轻巧且优秀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那就好,一定要抓紧,既要质量,也要效率,前线部队等着你们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老首长听到月底原型炮就能出来,放心地点了点头,认真说道。

  李强点头:“明白。”

  “暂时就这样吧,你先回去主持工作。”老首长随即下了逐客令,笑道:“我这里没做午饭,回去吃。”

  “是!”李强点头,转身离去。

  待李强离去,老首长细细念叨这几个词语,目光转而看向桌面放着的报告,重新阅读。

  ……

  “我刚去了一趟炮兵团,四门红牡丹榴弹炮整齐摆放的样子真是壮观,炮管很扎实,炮口比我的手臂还粗,让人看了真是欢喜的紧,我们的火炮很好,我们的炮兵也不错,专业技能过硬,素质优秀。”

  “你先看看吧,这是军工局提出的方案和轻武器选型报告。”

  “这个方案很好,不过各个指标要认真讨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指标,我个人表示支持。这个轻武器型号我没有意见,捷克式机枪的弧形弹匣和弹鼓可以提高火力持续性,弥补缺点,马克沁重机枪减重更适合部队携带作战,并且两款都是优秀的机枪,盒子炮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手枪,部队指战员用着顺手,而武器装备制式化和弹药统一则对部队战斗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我们既能缴获,也能自给自足。”

  “那就初步定下了。”

  “好。”

  “咚咚!”

  忽然,一阵敲门声传来。

  “进。”老首长说道。

  “报告,苏联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