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中华文明入台史》

  张燮听了王文龙的话不禁满脸惊讶:“台湾不是本朝才有汉人到达的么?居然在三国时就有大军去过?”

  这年代的人对于资料的获取难度极大,古书中只鳞片爪的记载大多数人都没听过,原历史上最早对于台湾岛的记载在三国时期就有了,但是这些史料埋藏在古书卷集之中,长期被人所忽视。

  在原本历史中详细论断证明三国时记载的夷州就是台湾这件事,都是由台湾被侵占后两个上岛的日本研究者完成的。

  而杨天生则是一下高兴起来:“怪不得建阳要我去岛上寻找早先移民,原来咱们自古就有人前往台湾,还有大军前去征讨过,这些内容报导出去,想必能够打打那些坚称台湾与中原庶无联系,故可以放弃之人的脸了。”

  “正是此意,”王文龙笑着对张燮道,“下一期的《旬报》上留下一个版面,专门刊登咱们中原移民早期就进入台湾开发的故事,最好还找几个人来对这些文物图形画影,将图片也刊登到报纸上。至于那文章,我来写。”

  “原来建阳这几日查询资料为的就是写作此文?”张燮也是主张开海的,连忙点头说道:“我们在泉州就有画师,我立马就叫他来画。”

  不久那画师就被从外头喊了进来,听了张燮的要求之后,他直接便铺开稿纸看着那几件器物作画。

  而王文龙也进到总编室开始撰写自己早就打好腹稿的文章。

  三天之后福州《旬报》便火热登出了一篇《中华文明入台史》。

  文章开篇就大大颠覆此时人的认知,王文龙直接写道:“台湾澎湖等地东汉时被称为夷州,三国时期吴国的丹阳太守沈莹在其《临海水土志中记载》,去今一千三百七十年前,黄龙二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征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自此夷州乃归附中华……”

  后世对于台湾岛属于中华土地的历史研究不要太多,史料非常充分,王文龙直接把三国时沈莹的记载、东吴相关史书的描述大段引用。

  如今台湾岛上已经有了三万多移民,稍有钱财的人都考虑过投资开垦台湾,福建识字人群对于台湾岛的风俗也有了不少了解,而台湾岛的原住民到现在大多也还处于部落时代,风俗和三国时期没什么差别。

  福建的读书人看到沈莹关于三国时“夷州”风土人情的记载,一下就能确定这说的便是台湾岛。

  《临海水土志》这种冷门的地方志在这年代几乎没人看过,大多数读书人也以为开垦台湾是本朝才有的事情,福建的士绅想跟朝廷说不放弃台湾开海都只能拿出经济作论据,一被说到台湾岛素不属于大陆就没有底气。但其实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历史联系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中断。从三国以后,隋、唐、宋、元都有大量相关史料记载,只是这些史料都被放在各种文书的角落,没有人专门整理几乎不会被注意到。

  而王文龙现在把这些冷门史料一一列出,整篇文章直接就占了一个版面,寻报一刊发就引起福建震动。

  此时开海和近海的争论已经在朝中有一定声量,这篇文章立马就被开海派当作有利证据主动传播,这篇文章飞快走出福建,进入江南,甚至一路北上。

  王文龙写出此文时,已经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腊月,而文章传到江南便已经入了万历三十三年。

  万历三十三年正月,太湖。

  由太湖进入松江府的航道虽然还是湖面但是却十分拥挤,正月赶着北上的漕船以及赶着开年到南京去买卖的商船堵在一起。

  一艘打着翰林院庶吉士官牌的小船缓缓向东而行,新科进士张鼐正在船上翻看散文,突然就听见外边传来书船的叫卖声。

  “卖抄报了,卖抄报了,新科进士徐子先《光学初探》,福建名仕王建阳《中华文明入台史》……”

  听到徐光启的名字,张鼐便有些感兴趣,万历三十二年殿试放榜,松江府有两名新科进士,一个是张鼐,另一个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高中之后就留在京城当翰林,而张鼐却以父亲生病为由请假返回故里照顾老父。

  张鼐的家庭并不富裕,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阴阳学世家。

  他的伯父张烈曾经考中进士,但是张烈三十一岁就过世了,于家族经济没什么补益,因为张烈中进士而无后,张鼐在张烈死后就被族中过继给他做儿子。而张鼐的亲生父亲则因为家庭贫困,所以早早入赘于青浦陈家。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张鼐去京城科举时根本雇不起随从,手下长班还是在考上进士之后于京中招募的。

  张鼐的长班听不懂书商的口音,还是张鼐掏出十几文钱对他说:“去那书船上买徐子先和王建阳的文章。”那长班答应一声才去了。

  很快,那长班便拿着两张纸钻进书棚,张鼐接过纸对他说:“剩下的钱赏你了,去外边候着吧。”

  虽然进京赶考之前张鼐只是一个穷家的后生,但是如今高中进士,张鼐对于自己未来的“钱途”已经丝毫不担心,花钱习惯也自然改变。

  在这年头有进士功名就是踏上了飞黄腾达之路,张鼐回松江府随便打点秋风都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滋润,而且张鼐也已经下定决心如此做。

  历史上张鼐请假回家之后就开始泡假期。朝中最初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他们发现张鼐以照顾父亲为由,请了四年的假,而他的父亲也没出什么事情,朝廷这才反应过来。

  这家伙已经泡了四年的假期,如果他父亲过世,再丁忧三年,那还有日子回来吗?最后朝廷都看不下去了,逼令张鼐销假就职,而张鼐直拖到万历三十八年才回京城当官,请假时间长达五年,回京时张鼐家里的新房子都建完了,孩子都多了几个。

  张鼐先翻开徐光启的《光学初探》读了一遍,越读越皱眉头。徐光启的文章写的挺好,但是张鼐在自然科学上并没有什么研究,读徐光启这篇讲述光学原理的小文章,觉得艰涩又无聊。

  “这样文章也印了四处卖吗?”张鼐觉得自己浪费了几文钱。

  最近徐光启高中进士,松江书客查找徐光启的文章,发现他考中进士之前最新发表的文字就是这篇物理社期刊上的《光学初探》,他们哪管什么内容,直接就将此文刊印了,并且以“新科进士徐子先最新作”的名头拿到市面上发卖。

  颇多松江文人都出钱买了此文来看,然后便看的一头雾水,还有大呼上当者,不过书客的钱是挣到了。

  放下徐光启的文字,张鼐连带对王文龙的那篇《中华文明入台史》都有些期望降低,总觉得多半又是那无良的书商印了什么边角料的文字来糊弄事情。

  张鼐最终是抱着毕竟花了钱的心思,这才打开了王文龙的文章看起来,然后越看就越深入。

  半刻钟后,张鼐已是一脸愤慨:“这台湾岛自三国以来就已归入我华夏领土,南居益此辈怎敢要我大明放弃台岛?这岂非将祖先之地空送于人!”

  张鼐看的气愤无比,虽然在做官上他是个俸禄小偷,但是在气节上张鼐却是一个妥妥的明代民族主义者,而且他们家的民族主义还是世代流传的。

  张鼐的祖上原先是扬州大族,南宋建炎年间跟随宋室南迁过江,宋灭元兴,他们又举家迁徙于松江,自诩汉室忠臣。

  张鼐的四世祖是著名阴阳生,当年曾经被征召参与郑和下西洋之役,死于印度,因此受朝廷表彰。

  张鼐也颇有祖辈遗风,原本历史中他在万历末年萨尔浒之战惨败的情况下奉命出使辽东都司,大胆深入辽东,实地考察满清情况,依靠自己考察结果写下《使东日记》《筹辽疏》等边情作品呈给朝廷。

  这人虽然在当官上吊儿郎当,但是家学渊源,绝对的铁血皇明派。

  张鼐看到王文龙在《中华文明入台史》之中列出了大量中原王朝早期经营台湾的史实,他就已经在心中认定台湾岛应该归属大明所有,而王文龙这家伙又在最后荡开一笔,写到最近南居益等人号召放弃台湾岛开垦,张鼐瞬间就怒了。

  他将王文龙的文章看了两遍,越看越气,叫来长搬铺纸磨墨就准备写散文讽刺此事。

  张鼐是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而且也是个大喷子,此君写的文字并不会像东林党人那样咄咄逼人,他的讽刺风格是冷枪冷箭,总是似乎不经意一般就将人骂的破防。

  原历史上此君在天启年间当到少詹事,经常写文章嘲讽魏忠贤,而他的文章中不带一个脏字,魏忠贤想抓他的毛病都抓不到,气的魏忠贤最后只能抓他的小辫子,说张鼐经常请病假旷工,最终以诈疾之罪把他官身给削了。而张鼐也无所谓,骂爽了正好回家当富家翁。

  他此时正在气头上,冷言冷语的开始写起讽刺弃台文章,这样文字与他来说没有丝毫难度。

  几天之后张鼐的就以新科进士身份将此文于松江的报刊发表,他言语讽刺落笔辛辣,让看到此文的东林党人纷纷脸上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