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段王时和就读不下去了。
文章的作者叫“白沙陈监生”,显然这人是福建白沙县人,且在这海外地方有个监生功名就是值得夸耀的事情了,不过看这位陈监生的文笔,王时和猜他的监身功名铁定是买的。
这文章写的十分粗鄙,通篇白话不说,对王文龙的吹捧到了极致,直接将之比为文圣……要是放在大明有人写这样的文字起到的作用肯定是给王文龙招黑。
不过王时和倒是没想到,王文龙在吕宋华人之间居然受到如此的追捧。
王时和既觉得惊讶,又觉得隐隐自豪。
他还真认识王文龙,而且对于王文龙的几本书也都翻看过,算是支持王文龙理论的读书人之一。
“本地的明人都喜欢王建阳的书吗?”王时和问道。
那个华商解释说:“建阳公之书籍对于我们海外华人启发颇多,是近年西洋华人之中流传最广的书籍了。”
一旁的干一成突然说话,他也看过王文龙在《旬报》刊发的《中华文明入台史》,笑道:“王建阳可是以为我中国人要多向外开拓,甚至隐隐有仿照欧洲人做殖民的意思,这你们也同意吗?不怕有此想法会被欧洲人所敌视,做不了生意?”
那个华商面容严肃的道:“私以为建阳先生所说是正确的,在下虽无什么学问,但是也拜读过他的《葡国史》《民族论》,看过《中华入台》之小文。这些文章中鼓吹的行为虽然会引起欧洲人对于华人的警惕,但却是华人必须正视之实情,身处海外,华人若不自保,轻信异族,终至将身家性命交于他人也!”
王时和和干一成对视一眼,都惊讶于这些华人的立场如此坚定。
王时和对那商人说:“我倒是认得王建阳,他曾是当今福建巡抚的幕僚,多为徐大抚到海澄跑动的。”
“建阳公是什么样性格?想必是睿智之极的吧?”本地华人闻言都围过来,那商人连忙询问,还有人询问王文龙的年纪、长相等等。
直至下午吃过饭之后,王时和和干一成进入会馆的后厢休息,本地的几个大海主都来相见。
赵子明带着礼物来见王时和,他是万历年间大海商,能上史书的那种。
赵子明也是海澄人,他出生贫寒,早年发家靠的是到大户家去租船,所谓“倚著姓宦族”出海,在波涛之中打拼十几年,积累了一些资本成为远放西洋的大海主。
这年代海贸的经营方式也早就市场化,赵子明虽然挣了钱,但是他每一次做远洋贸易都是借鸡生蛋,“大户出本,借赀以通番”,甚至连船只水手也都是找大户人家借的,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组织者只要用少数的钱财凭借自己的信誉,就能够组建庞大的团队购买大量货品,危险则是一旦有损失不但货物飘泊,家产也会被追索的大户全部夺去。
简单说就是上杠杆。
当然赵子明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杠杆方式垄断了泉州特产的“哈缎”对暹罗吕宋一带的出口。
赵子明是海澄的大海主,和王时和自然认识,两人关系还不错,只不过这两年赵子明都待在海外没有回国。
见到赵子明王时和就感叹说道:“没想到王建阳在吕宋的华人之中有如此高的声望。”
赵子明笑道:“何止是吕宋华人,便从这马尼拉往西:三佛齐、苏木打剌、真腊、暹罗、缅国、满剌加,凡有华人处,都听闻王建阳的名字。”
他感叹说道:“我自己也读他的书,特别是他讲海外殖民与民族主义的内容,他所说华商要想存活必须依靠民族主义,华人要想在海外有力量,必须要有自己的殖民地,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王时和惊讶道:“你们真想要在海外得到殖民地?”
作为大明官员王时和来到吕宋,就想一切平平安安的,万万想不到本地的华人心会这么野。
王文龙在《民族国家论》里面透露了许多殖民者和殖民地不同民族人交往的方式,许多内容对于没有真正接触过殖民主义的明代人来说还不能充分理解,但是这书中的记载看在吕宋华人眼中却是十分有警醒力。
《民族国家论》在普通明人眼中只是提出了一些关于民族主义的理论,而在海外华人这里却是一部指导书籍,此书写清楚了许多欧洲人行为的背后逻辑,虽然现在西班牙人还没有对马尼拉的华人展开屠杀,但是马尼拉的华人达到了几万之数,也已经引起了西班牙人的警惕,西班牙殖民者对华人开始做了各种的限制行为。
不少华人看了《民族国家论》之后才猛然惊醒,对照其中殖民者将要对土地上其他民族展开屠杀之前的行为和西班牙人此时的行为,马尼拉的华人这才发觉西班牙人的屠刀将至。
在原历史的万历三十二年,吕宋屠华事件就已经爆发,马尼拉的华人人数从数万被杀到只剩几百。
可以说在原时空的历史中,这些今日聚集着欢迎王时和的华商已经成为西班牙人的刀下之鬼。
在这时空也只是因为张嶷开采机易山的闹剧没有闹大,让万历皇帝派使者来考察吕宋华人情况的时机也晚了一年,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对于吕宋华人的防备程度还没有那么高,暂时还没爆发屠华事件罢了。
但华人对于气氛的感知也已经察觉到不妙。
而《葡萄牙国史》《民族国家论》等书陆续传入吕宋,更使得本地华人率先产生了民族意识。
王时和听赵子明说了一通近日西班牙人的反常作为,但他没有常年居住海外,总觉得那只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完全看不出西班牙人有对华人下手的意思。
他劝说道:“如今我们大明朝廷之中诸公也都通晓些外国事情,知道了那些红毛人在我大明周围搞的伎俩,朝野对这西班牙、荷兰人等自然颇为不满。但是西洋毕竟偏远,我大明军队鞭长莫及,你等在此地经商,还是守着当地规矩为好,不要太过触怒了本地土王。”
赵子明却突然说:“此话跟吕宋华人是说不通的。他们许多身家性命都在吕宋,若是欧洲人真要屠华,他们想跑也没地方跑去。我辈出海华人原本就以商人为主,少有读书明理的士人,性格也是柔弱屈就。但人家要杀我们家小,抢我们财物,这时便是再柔弱的人群也自要团结起来了!”
王时和打断说道:“王建阳的《葡国史》不是说西班牙殖民者喜好使用吕宋华人当做账房会计一类么,他们既然有这样需求,华人也不想夺他们的吕宋,他们该不会和吕宋华人关系闹得太坏吧。”
赵子明等商人也不想说服王时和,赵子明只是请求王时和将吕宋华人的危险情况上报朝廷。
实际上自从几年前王文龙写《葡萄牙国史》就有意要透露欧洲人屠华的行为,他在各地会讲之时,也经常阐述欧洲人殖民时对于手下各民族的屠杀平衡方式。
这些都是为了尽量避免吕宋大屠杀这样惨剧的发生。
王文龙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吕宋华人不回大明各有原因,他就算直接告诉吕宋华商欧洲人要对他们进行屠杀,大多数华人恐怕也都不会相信,更别说组织撤侨了。
而王文龙长久的努力到此时在吕宋华人之间终于起了效果。
吕宋华人已经开始组织起来,他们没有能力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吕宋殖民地,但是决心用尽一切办法自保。
其实王时和所在马尼拉的华商会馆之中就存放了大量武器,甚至这会馆的建筑都修成了碉楼的样式,并且拥有粮食储备以及不怕投毒的深井。
不允许外族人进入也是防止被欧洲人窥探到会馆之中的具体布置。
王文龙都想不到他的《中华文明入台史》在南洋华人之中引起的反响有多大,这些南洋的福建华商对于开垦台湾的热心甚至比福建本地人都要强。
如果吕宋真发生了屠华事件,以如今大明的军力是没有办法出海来保护的,吕宋的华商修筑堡垒囤积物资或许能够抵抗一阵,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一些华人甚至想筹措经费去台湾开办造船厂、兵工厂之类,只因如此就能通过不受大明控制的工厂购买枪炮弹药以及战船。
这些华人以为在他们与海外遇难之若能从台湾借兵,恐怕是让吕宋华人能够拥有自保能力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