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卫的社学毕竟也就这么多人,到场人数也才一百,在场的气氛与其说像是一次会讲,还不如说更像一次大学里的公开课。
王文龙的话刚说完洪敷教就好奇问道:“建阳先生总说红山文化,不知那红山究竟是何处?这一次所挖掘的地点就是在红山吗?”
王文龙一愣,接着笑着说道:“红山文化是我粗且给这一系列有同样文化特征的遗址文化群体的统称,红山却不在辽东,而是在顺天以北,此时乃是蒙古人的聚集地,实则我也没去过,但是我在关内时听说大量的红山文化典型器物都是从那一代流传出来的,顺着寻找才来到了咱们辽东。”
王文龙知道红山文化的“红山”在内蒙赤峰,那是红山文化的一个聚集地,辽东这里已经属于红山文化的分支地带。
关于红山文化这个名称则是因为王文龙脑海中印象太深,所以一直说顺了嘴,之前王骥德也以为王文龙说的是辽河上游的红土山,不过他现在也懒得改了,总之指代的东西并不会迷糊。
王文龙索性开始对众人介绍今日会讲的正式内容:“我们今日的会讲讲的是考古内容,但是其中用到了大量和训诂学相通的思想,就比如这红山文化的历史意义、为什么我们敢说红山文化必然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这都是从和他不同时期的文化之间互相对比推演而得到的。”
说道这里王文龙对一旁的社学学官笑道:“还请夫子让人将黑板为我拿上来。”
今天要讲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必须要做板书,王文龙也懒得一张一张纸的写了,干脆就让人事先漆了一面黑板备着,至于粉笔就直接拿石膏。王文龙之前试验过油漆的黑板不会太光滑,用石膏足以写下清晰字迹,无非是手感软了一些罢了。
社学的人拿上黑板,王文龙便站起身来边画边讲:
“这是我们在辽东镇夷堡一带发现的龙形佩的图样。”
这还是这年代的人第一次见着黑板,萧汝芳见王文龙画的轻松,画错的地方拿湿布一擦就能擦掉也觉得方便,感觉以后可以在铁岭社学中常备一下此物,用以作讲解时写板书。
王文龙直接照着脑海中一篇名叫《玉珠龙到龙形的形制变化》的论文配图开始画画。
他的画不见得有多好,但是只求能够准确表达文物的特征。
许多人早听说这个红山文化挖出了玉器,只不过不知是什么模样,这时都瞪大眼睛观看。
众人就见王文龙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头部具有猪的特征,无耳、长鬃毛、眼睛凸起似凤眼的龙形玉佩。
“此的雕刻还是十分古拙的阶段,所雕刻之动物像是猪蛇龙的混合体,应该是一先民崇拜的神兽,我们便将之称为玉猪龙。我们认为他是最早确定中华玉龙特点的器物。理由一是因为伴随着这玉器发掘出来的陶片,技术水平还十分古朴,可见这器物的制作年代,多半是在商周之前,二者则是他和商周以后的龙纹玉器也有非常鲜明的继承关系。”
画完玉猪龙之后,王文龙又画出典型第商代龙形的图样,对着图案介绍说:
“商代以后龙纹玉器逐渐增多,商朝龙形玉的特点是见见变成扁平薄片状,更像玉璧,并且第一次露出了单足,头部也开始有蘑菇型的角,并且嘴巴不再像之前的一样不做重点表示,而是张大嘴、多有牙齿,以示凶猛……”
王文龙又专门圈出两个图画的龙口部分:“从张嘴的地方看得最明白,商代龙玉明显是从之前玉猪龙的平口添加牙齿加大张嘴幅度之后演变而来的。”
王文龙边说边画,一幅幅不同年代的龙形玉图案被他留在黑板上,
“到了周朝,在商朝的龙形玉佩基础上造型并没有过大改变,但是龙身上的纹饰变得越发复杂,特别是重环纹、云雷纹等……”
“春秋战国以后,玉龙的蘑菇角相识不见,春秋开始出现蟠螭纹,战国以后出现了密而满的谷文……”
“继而到了汉代,玉龙的雕刻又更加细化,大多数龙身上都开始雕出四肢,仿若走兽,东汉以后更有一段时间,龙身上开始出现飞翼,于是有四条腿,细长身子的龙形渐渐便流传开来……”
相邻的两个图案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每相隔几个龙形图案,就能看出明显的风格变化。
大家就如此看着龙形玉从最开始觉得模样滑稽的玉猪龙一步步变成了自己熟悉的汉代以后的走龙、飞龙形象,只觉得十分惊奇。
萧汝芳忍不住对身边冯子高说道:“有趣有趣,王建阳果然博学多才。”
萧汝芳由衷佩服,之前他也怀疑王文龙等人说在辽东发现的玉猪龙就是中华龙形玉器起源的说法会不会太过武断,但是看了王文龙的讲解之后才明白玉猪龙作为龙形玉器始祖的地位并不是某个人生硬判断的结果,而是从和不同年代的龙形玉之间的变化关系中找出来的。
广宁冯家的冯子高也是点头惊叹:“关内研究金石古董的人物原来所学精深至此,果然我们辽东学子是要多走动学习呀。”
冯家也收藏有大量古董,冯子高自己也是个金石古董的爱好者,但是他们身处山海关以外,能收藏到的古董数量着实有限,王文龙演讲中所用的论文是在后世的研究条件下写出的,水平远超此时的金石学者,但是冯子高却将王文龙的水平当做了关内一流金石学家的普遍水准。
冯子高知道别看王文龙今天的判断,说起来深入浅出,大家都能听得懂,但是要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搞清楚这么多玉器之间形制差别,变化源流,没有足够的研究经验,肯定是千头万绪。
而王文龙刚才信手拈来,拿块石膏就能栩栩如生地将这些玉器的形状在黑板上描画出来了,这古董研究的功底只让冯子高这个关外的金石学爱好者叹为观止。
佟卜年听的也是十分入神,直到王文龙说完一段,他忍不住举手发问:“是以咱们辽东早在商代之前就已经和中华文化有相当密切之关系了?”
王文龙点头说道:“有考古发掘作证据,可以证明的确如此。”
佟卜年好奇问道:“可为何这辽东先民,却不在史书上留下太多记载?直到夫子之时也还叫九夷呢?”
“为何夫子之时还叫此地九夷这问题我回答不了。”王文龙一笑,其实他知道,但不好说。
根据后续的研究,中华文明是多起源的,除了黄河一带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之外,在同时期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有高水平的文明存在,这些文名互相交流,才有了后来的中华文化。至于所谓九夷的说法更像是以黄河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对于其他地区的正统宣称手段,这麻纱可是扯不清楚。照这么说起来他王文龙的祖先闽越人不也是九夷之一吗?
但王文龙也有其他可以指点的地方,他说道:“九夷问题我研究不深,但是辽东先民在史书上的记载却早于夫子之时。先秦之时辽东的主要民族叫做肃慎,《国语鲁语下》有记载:‘武王克商……肃慎氏贡失石’;《左传》也记载‘肃慎之地在于燕国北土’,所对地区大抵就是而今辽东之北处。而且肃慎在史书早也有见于文字的,如史书记载周成王建成洛邑之时大会天下诸侯,肃慎也曾派人去朝贺,贡献失石,以及一种叫做麈的动物,此动物似鹿而大,究竟是什么动物我却分辨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