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亡的过程中,可莉莎发现了棘手的问题,维多利亚军队在波瓦堡北部地区的形势越来越不利。
这里没有适用于渗透作战的森林和破碎石滩,于是萨尔贡人的自动武器可以毫无保留的倾泻火力。令一些萨尔贡士兵曾经闻风丧胆的术士现在成了黑夜中的活靶子,他们的法杖尖端散发出闪闪发亮的光亮。
有的时候,法杖还会被一枪打中靶心,导致破损的源石核心自爆,炸死炸伤队友,许多术士都开始学聪明,把自己的法杖用一块厚厚的布料系的死死的,很多人甚至放弃了突围。
在突围战中,罗伯特率领的班跟大部队很快失散了,老连长亚伦因为他的愚蠢被航弹炸死,死之前还在试图用法杖击毁航弹。
在日间的战斗中,两名排长一个被萨尔贡狙击手射杀,另一名因为胆小懦弱放弃了突围,做了一名俘虏,可莉莎无奈的看到,整支连已经垮掉了,一二三团的建制也被拆的七零八落。
趁着夜晚,可莉莎把那名萨尔贡俘虏拖进了山洞,给他喂了水。路易斯负责站岗,马特和保罗靠在岩壁内休息,他们找来柴火生了火堆,经过多日战斗,他们都已经成为相当合格的士兵了。
可莉莎询问这名俘虏前方是什么情况,并且威胁这名年轻人,如果不说实话就割掉他的舌头,她肩膀上闪闪发亮的坦克击毁臂章很有说服力。
这个叫马特奥的萨尔贡人很配合,止不住的点头,并且说:“只要你们饶了我就行。”他一五一十的说出了萨尔贡军队的部署,详细不落。
可莉莎站在原地思索片刻,用萨尔贡语继续问道:“没有了?”
“没有了。”马特奥十分配合,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我不相信这家伙。”汤米抿嘴,摇摇头说。
约翰补充道:“我也不信,这个小兵没理由知道这么多。”
在罗比特的示意下,可莉莎便用萨尔贡语继续问:“你为什么知道这些?”
马特奥沉闷的解释说:“我有一个朋友是中尉,他有权知道团级部署,所以我知道行动的一些细节,明天早上,还会有三个步兵师从北向南继续推进,你们更不可能突围。”可莉莎把这些都告诉了队友们。
“好,说的不错,送他上路吧。”汤米笑了笑,拔出了短刀。
“别……”可莉莎皱起眉头,伸手打飞了他手里的刀具。
“行,你不会还要养着这个南陆佬吧?”汤米疑惑问。
可莉莎不言,她只是不太喜欢不守信用,于是割开了他手上的绳子,拎起手中的威塞克斯步枪,轻声说:
“你可以选择从这个山洞里跑出去,在五十米的距离,我会用这把步枪朝你射击,这把枪我只装一枚子弹,如果没打中你,你就可以走了。打中你的话,我也不会补第二枪,但我肯定朝着要害打。”
“你也可以选择跟着我们,当然你要配合我们走出去,避开你们的部队,如果你有任何小动作,我也会割断你的脖子,等到我们离开这里,我肯定会放了你。”
马特奥沉默了一小会儿,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这女孩的脸,她的萨尔贡语说的很流畅,有一股西萨尔贡口音,沉思过后,他选择相信对方:“我帮你们。”
保罗忍不住揶揄道:“怎么,看她一胸膛勋章害怕了?还挺聪明!”
马特奥不言不语,他希望自己能活下去而已,“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我建议你们趁晚上行动,因为第二天,坦克部队和空军都会行动,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闭嘴,用不着你这个南陆贱货。”罗伯特不屑的一脚将他踹到洞穴深处去。
在此之前,他们在这里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里是萨尔贡第74师的阵线。”可莉莎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区域,挡在了波瓦堡的正北方。
“再看这里,这里是第31坦克师和第32坦克师,这两支部队已经把我们冲垮了。”
两个白色的箭头穿插了死亡平原,可莉莎随后丢掉了岩石,解除了锋利法术,语气严肃:“如果想要突围,直接穿越平原就是找死,萨尔贡坦克能把我们压扁。”
“你看看这里。”罗伯特这个时候发现了什么,指着地图上的一条小径,那是通往北边罗尼斯航道的一条通道,他们如果想突围,从这里是最好选择。
马特很赞同:“真是个好主意,我想萨尔贡人不会注意到那里,因为那里太小了,只能容纳一个排通过,大部队不可能向那里前进,最适合我们这样的小股部队。”
可莉莎瞥了几眼,那个地方总感觉太远了,将近100公里,他们按照这个情况,恐怕一周都不一定能移动到那里,而且也不知道有没有敌人守卫。
“出发吧。”鉴于只能试一试,也来不及思考到底能不能成,可莉莎朝着罗伯特点点头,把步枪背在身后,“路易斯,走了!”
于是七个人押着马特奥,朝着北边突围,前方是一片一米高的大草地,远方是起了一层蒙蒙雪雾的山脉,这条道路能避开死亡平原。
“我们现在算不算逃兵啊?”汤米喋喋不休的说着废话。
路易斯嘀咕一句:“不算,一二三团都完蛋了,还算什么逃兵?”
“妈的……你这话说的我好想哭。”
“唉!”
……
在他们后方,城市巷战还在不分昼夜的进行,允许先行突围的部队无疑是幸运的。
平民的死亡越来越严重,伦蒂尼姆的一幅杂志刊登了波瓦堡市民的惨烈程度,一个四口之家很容易死掉三个,他们会用手榴弹朝着萨尔贡军队扔去,虽然大多数时候这种做法都没有用处。在十二月中旬的战斗中,萨尔贡一个师的某个上校居然被平民开枪杀死。
维多利亚军队在广场向波瓦堡市民发放了包括120000枚手榴弹在内的各种武器,超过十几万杆步枪在市民手中,还有充沛的两千万发子弹,其目的显然恶毒无比,就是想让平民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抵抗敌人。
有位萨军军官愤怒的在《南陆公报》上来信,诉说维多利亚人不值得同情的事实,“我们把敌人的村庄和城市夷为平地是必要的,是正当的自卫行动。因为那些平民都是该死的帮凶,他们朝着我们的人开枪射击,一个连有三分之一的人竟然是在巷战中被平民偷袭而射杀的。”
起初,萨尔贡军队还会克制行为,试图让平民走出战区,在安全的情况下抵达后方,但是有些平民会把武器藏在身上不易察觉的地方,等到走到士兵身后时突然袭击,杀死敌人并夺走他的武器。
目击者愤怒的报告说:“每次我们出去巡逻,在巷战里本就精神焦虑,那些平民也不省心,他们之中的一部分都会暗算我们。好几个兄弟就这样白白丢掉了性命,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就因为这种恶徒。”
“如果维多利亚人真的想打仗,为什么不在前线真刀真枪的干一架?现在算什么,让小孩把我们的人骗进去,然后在花盆后面藏手榴弹,在墙壁后藏着手枪,这不是军人堂堂正正的做法!”
萨尔贡人的抱怨和怒火积攒的够多了,还有一次,有波瓦堡市民见到一位萨尔贡军官受伤,敲开大门希望礼貌的进去休息,结果中午的时候。这个女人居然趁着军官睡觉,拿起自己家里的菜刀把这名军官的脑袋砍了下来,这个女人后来被抓了起来,她全家都被无数愤怒的士兵绑在门外的空地上,砍的面目全非,肢体破碎,两只眼睛全都挖了出来,流血惨死,那样子真是看一眼都难以忍受。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维多利亚义勇军的破坏活动某天彻底惹恼了一名萨军团长,他忍无可忍,带领自己的三百名士兵赶到前线街区。下令把整个街区的平民都迁移出来,挨个按在地上活活捅死,包括几名不满10岁的女童。
屠戮完一整条街的几百人后,萨军团长还嫌不解气,接着又砍了一百个菲林俘虏的脑袋,然后对所有人说:“小伙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以后记着,我们就是要这样报仇雪恨!”
于是,萨军对波瓦堡也没有什么同情和怜悯了,有些军团士兵不敢确认平民手里到底有没有武器,他们疑神疑鬼,不信任当地人,一定要确保那些维多利亚平民安全,他们才敢走过去,不然就一定会开枪射杀。甚至于有些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大开杀戒。
以至于有种很神奇的现象,萨尔贡军团士兵对待菲林俘虏的态度都很不错,他们挥舞着枪支,“凡是当兵的人人,都是兄弟。”然后又会鄙夷的开枪杀掉几秒钟前打冷枪的平民,“义勇军除外,他们没有丝毫荣誉。”
给平民发放武器让他们抵抗敌人,本身就是一件不负责任的事情,一座城市有几百万平民,只要有10%的愣头青抵抗,杀红眼的萨尔贡士兵就会给所有人一点小小的畜生震撼,见人就杀从来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然而维多利亚飞龙报和王室都对此事有过辩论,连篇累牍的报刊上满是这种问题,争辩的话题很简单——国家究竟要不要在敌人来犯的时候,让老百姓也一起抵抗敌人?
菲利克斯认为平民有义务保护国家,那么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也是正确的,这简直理所当然,当侵略者出现在眼前,平民就应该想方设法干掉敌人。
但也有人认为,军事上的失败不应该让老百姓买单。
尤其是政府主动把武器大规模发给平民,就更是一件耻辱的恶事。战争本是职业军队的职责,平民如果被卷进来,那性质就变了。
飞龙报的一位记者就对这种“人民战争”的观点坚决反对,她愤怒的在报纸上抨击这种说法,对公众喊道:“只有无能的统治者,失败至极的军队才会让老百姓去代替军队反抗!”
“因为军队过于失败,才会需要让手无寸铁的平民去攻击敌人,这毫无意义,还会引来疯狂报复。”
同样,这名记者也不支持维多利亚发起游击战,因为她认为在敌占区开展游击战的行为,也是把平民往火坑里拖:“要让人明白游击队会导致什么下场。那很简单,给他展示一张照片。”
“通常游击队和抵抗组织蔓延的地方,都是疯狂可怕的场景,村子燃起大火,所有人被残忍处决杀害,侵略军发泄怨气而制造的一系列莫名暴行,这些反人类的行为通常都能被杀红眼的士兵做出来。”
“游击队就是最可恶的战术,他们把军队的责任丢的一干二净,像是土匪一样流窜袭击,来彰显所谓的战略作用,然后把占领区的无辜平民弃之不顾……惨遭敌人报复。”
这些观点在维多利亚迅速发酵,又遭到反驳,许多报纸和名人针对这个问题激烈辩论,比如外长约翰就反讽过那名记者的观点:“说的对,当战火席卷家乡,双方军队只要像是贵族般温柔的进行一场决斗,然后根据胜负就宣判战争结果就可以了,平民既不用关心也不用参与,然后你们就可以滚去给萨尔贡人当一辈子低等奴隶了!”
总之,由于波瓦堡惨剧的发酵,查尔斯政府被迫做出调整,不再向市民和平民发放武器,但组织游击队仍然是必要的。
首相对所有人表示,他支持游击队的存在,义勇军并不是为了将平民拖入深渊而存在的,这是为了胜利:“不能因为侵略者的残暴就放弃抵抗,那是一种向邪恶屈服的可耻行径,对真正的正义视而不见。”
1098年12月16日,波瓦堡沦陷,维多利亚守军司令向萨尔贡军队投降,有78万维军消失了,通往伦蒂尼姆的大路向第十一军团敞开。